學習漢字書法,可以讓孩子更好的了解和接受傳統(tǒng)文化,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質。而且學習漢字書法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良好氣質和形象,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融入了思想道德教育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思想品德,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。想學好書法,好的老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,小編收集了佛山幾家專業(yè)的書法培訓機構,僅供大家參考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秦與楚兩個大國互相攻伐,而八公山下的淮河南岸上窯地區(qū),正是兩國交戰(zhàn)的必經(jīng)之地。在秦國和楚國多年的拉鋸戰(zhàn)爭中,當?shù)匕傩丈钍芷浜?。為免遭秦兵楚將的長年滋擾,上窯的百姓想出了一個聰明的生存方法:他們家家都制作了一個門牌,一面寫著“秦”,另一面寫著“楚”。早上秦兵打過來了,百姓們就把家門口的門牌掛成“秦”字,說自己是秦國的良民;晚上楚軍攻過來了,百姓們便又把門牌翻過來變成“楚”字,說自己是
我國文字,歷史悠久,應用廣泛,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,除了實用價值外,更兼有藝術價值,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并舉,是我國文化的資產(chǎn),值得珍惜與發(fā)揚。
青少年學習書法,字形結構如何才能寫得好,其中以下九個重點理解很有幫助
勢,本意是指一切事物表現(xiàn)出來的力量趨向。在古代書法理論中,與勢相關的術語非常多,如筆勢、體勢、氣勢、順勢、逆勢、仰勢、側勢、澀勢……人們何以如此關注書法中的勢?這要從書法的本質說起。書法是人心的外化,書家借書法表現(xiàn)人與世間萬物的運動與活力,進而表情達意,如傳蔡邕《論書》曰:“為書之體,須入其形,若坐若行,若飛若動,若往若來,若臥若起,若愁若喜,若蟲食木葉,若利劍長戈,若強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霧,
似是而非。許多初學書者拿起帖來瞄上兩眼就寫,其實并未弄清所要臨的字的筆畫特征、結體規(guī)律,結果寫出來的字沒有一個能靠得上帖的。比如,該字外輪廓是扁是方還是多邊形,字的筆畫是粗壯型還是纖細型,結字是平穩(wěn)還是險峻,筆畫是流暢還是澀勁;字中最長、最短、最粗、最細的筆畫是哪個;同類筆畫(比如“佳”字的四橫)中它們互相有哪些細微區(qū)別;每個筆畫的起筆是藏鋒還是露鋒,是方筆還是圓筆,行筆過程中都有哪些粗細、輕重
189****9703
老師都不錯 總體比較滿意
158****5790
已經(jīng)開始學習了,感覺挺好的
156****6581
學習成人書法 對課程很滿意 師資也很滿意
186****1352
教師水平很高,興趣學習,不錯的
【書法練習小貼士】書法病筆之“竹節(jié)”。點畫似竹節(jié)狀。這是因為對點畫形質認識模糊,用筆不當所致。經(jīng)觀察可知,下筆逆入方位不夠正確,筆鋒轉駐時大生硬,而中間運行過于上提,收筆應提鋒時卻下按,使點畫失態(tài),盲生圭角。“竹節(jié)”在大多數(shù)楷書中系病筆,但在某些魏碑法帖中,有所應用。